东方情人节
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。它最早源于人们对天上星星的崇拜。古人将牵牛星与织女星视为神灵加以祭拜,尤其崇敬“七姐”,祈求智慧与巧艺。因此,七夕节在古代也叫“乞巧节”,或“女儿节”。后来,随着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流传,七夕节变得越来越浪漫,被大家称为“中国的情人节”。
传说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名叫牛郎的人,他很勤劳也很善良,从小失去了父母,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。他的老牛其实并不是什么普通的牛,而是天上的仙人,因为犯错受了惩罚才贬到凡间,化成牛的样子。老牛每天像亲人一样照顾牛郎。有一天,老牛告诉牛郎,天上的仙女们会到凡间的湖里沐浴。他跟着老牛,遇到了织女。织女是一位美丽又会织布的仙女,她织出来的云锦非常漂亮。牛郎和织女两人一见钟情,后来结婚过着幸福的生活,还生了两个孩子。
然而, 王母娘娘发现后,认为仙女不能和凡人生活在一起,就派人把织女带回天上。牛郎很伤心,想带着孩子去找织女。但由于凡人无法飞到天上,所以老牛在临终前把自己的皮留给牛郎,让他披上以后可以飞到天上。牛郎披着牛皮挑着孩子追到天上,王母娘娘却用金簪一划,银河出现,把他们隔在两岸。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,痛苦万分。后来,喜鹊们被他们的真情感动,纷纷飞来搭成鹊桥,让他们能够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见一次面。从此,这一天就成了人们纪念他们爱情的日子。
为庆祝这个节日,古时的女孩会在七夕夜里进行“乞巧的活动,比如在月光下穿针引线,或摆上瓜果祭拜七姐,祈求自己心灵手巧,能成为贤惠的妻子。如今,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越来越
广泛,人们开始把七夕和爱情联系起来,慢慢的发展成一个表达爱情的节日。七夕节因此也常被称为“东方情人节”。中国人在这一天会互送礼物、互表心意,情侣们把它当作浪漫的节日来过。
七夕节的影响还传到了东亚其他国家。在日本,七夕在奈良时代传入,结合了当地习俗,形成了“七夕祭”。日本人在这一天会把心愿写在彩色的纸条(短册)上,挂在竹枝上,祈求梦想实现。重点并不是爱情,而是祝福或期盼学业成功。在韩国,七夕叫“칠석节”,最初也和女子乞巧、祈求织布针线的技艺有关,后来也渐渐和爱情联系起来,但整体上仍然保留了较多传统性。越南的七夕叫“Thất Tịch”,和中国一样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,如今已成为年轻人庆祝爱情的节日。